孔子的叮咛 | “色难”与“容易”

孔子的叮咛 | “色难”与“容易”

孔子的叮咛之四

“色难”与“容易”

子夏向孔子请教“孝”的问题。孔子开口便说出了两个字:色难。意思是和颜悦色最难。紧接着,孔子又说:“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,曾是以为孝乎?”若有事,由年轻人动手去做;有了酒食,先让年老者食用,难道这就是孝了吗?

千百年来,人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孝敬父母的问题。能够替父母做事,有好的食物先请他们品尝,这是孝的表现,但这还不够。以为态度最重要,也最难,所以孔子才说“色难”。难就难在子女对待父母的容色上,因为容色是情感的表露。正如子游问孝时孔子所强调的“敬”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;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很多人把孝理解成赡养,可是人对动物牲畜也都能够饲养呀。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,那这两者还有什么区别呢?“有酒食,先生馔”之类,是“养”的层面;和颜悦色,则是“敬”的层面。

孔子以“色难”说孝,真是说到了关键处!“色”,意思是“所见到的”,在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上,和颜悦色恐怕是父母最需要的。即使每月给父母大把的钱,却不去体贴、关心,甚至指指点点,不敬不礼,这也不是孝。有的老人也许并不缺钱,他们缺少的是温馨的氛围,缺少的是子女的关怀与敬重。

据传,一次乾隆皇帝读书时,突然抬头对纪晓岚说:如果以“色难”做上联,想对好下联很不容易。纪晓岚不假思索,说下联就对“容易”。乾隆细细品味,连连称妙。其实,早在明代,成祖朱棣与解缙就对过此联。明成祖叹曰:“想以‘色难’为上联,对一下联,很难。”解缙应口而答:“容易。”过了一阵子,成祖问:“爱卿不是说容易吗?怎么现在还没对上?”解缙说:“臣已经对上了呀,方才所说‘容易’二字,便是下联。”

以“容易”对“色难”确实巧妙。《论语》中有“有容色”一句,“容”与“色”往往连言,但二者又有区别。容,有打扮、装饰之意。如《论语》中说“居不容”,《战国策》中有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其中“容”都有整理、修饰、化妆之意。“色”则一般指表现出来的脸色。如“色作”就是作色、改变脸色;“色勃”就是骤然变色、发怒的样子;“色动”就是脸色改变。有一个成语叫作“室怒市色”,指在家里受气,却到外边迁怒于人。可见“色”是情绪发自内心而呈现于外。

也许因为“容”并不难,人们才可以“美容”。适度“美容”是必要的,薄施粉黛,是自尊的美。然而,有了真,才有善与美。源自真的善与美,才是最可贵的。在这样的意义上去理解“容易”与“色难”可能才更深刻,就是说,和颜悦色需要内在的素养,因为真正的尊敬、尊重和理解不是“容”出来的,它连接着对生命意义的思索。

要让世界充满爱,就需要社会管理者、引领者的切实培育与倡导,光大爱与敬的情感。在《论语》中,“色难”这一章的前后都是在讲子女对于父母的孝,讲关于孝的精神与实质。孝亲之爱是最基本的人类情感,其他的情感是这个爱的放大,孔子十分重视在这样的维度上去培育爱,所以他说“立爱自亲始”。没有“亲亲”之爱,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之类可能就没有了根基。《为政》讲“孝”,也在于让人推广这种爱的精神,这正是孔子及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核心所在。孔子引《尚书》说:“‘孝乎惟亲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真正的“孝”与“敬”不是说在口中,而是发自内心里,落在行动中。可见,从“色难”这一章在《论语》中的位置来看,也能发现其耐人寻味的绵长意蕴。

胡适曾说:“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,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,这比打骂还难受。”这张生气的脸更不应该甩给父母看。待人和颜悦色,不仅是美德,更是教养。有句话说得好: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,对爱人和颜悦色是爱,对陌生人和颜悦色是礼。甜蜜、快乐、和谐的生活,其实都是从和颜悦色开始的。

校对:华静静

编辑:孔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iPhone进入dfu模式
亚洲365世界杯

iPhone进入dfu模式

⌛ 06-28 👁️ 2482
电商财务怎么对账?专业对账系统 | 帆软九数云
4Ps营销理论
亚洲365世界杯

4Ps营销理论

⌛ 07-15 👁️ 8020
迷你世界手游:木鱼与小铃铛合作历程及游戏互动全解析
王者荣耀牛魔价格
亚洲365世界杯

王者荣耀牛魔价格

⌛ 07-02 👁️ 6510
七十岁称为什么之年(“茶寿”指的是多少岁?)